报告简介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知识红利日益凸显,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大势所趋。2015年5月,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造业未来十年行动纲领的,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线,是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持续演进,推动着制造业产品、装备、工艺、管理、服务的智能化,高度智能化产品的商业化步伐不断加快。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的创新平台正在重组传统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在激发“双创”活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已初显成效。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已全面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涵盖所有41个工业大类。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融合应用不断深入,产业生态日益优化。
图表:2020-2023年中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
数据来源:工信部、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政策支持方面,2024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4年第17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工业互联网平台 监测分析指南》(GB/T 44280-2024)、《工业互联网平台 解决方案分类方法》(GB/T 44281-2024)、《工业互联网平台 服务商评价方法》(GB/T 44405-2024)、《工业互联网平台 质量管理要求》(GB/T 44282-2024)4项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标准正式发布。本批发布的4项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标准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入手,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各相关方科学开展“建能力”“选平台”工作提供方法指导,可增强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供给能力,助力平台在垂直行业的落地深耕,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图表:2024年中国互联网+制造业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29年中国互联网+制造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一章。首先详细剖析了互联网+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具体分析了制造业生产、产品、服务及销售等环节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随后,报告分析了互联网+制造产业链上游电子信息产业及下游应用市场的发展,并分析了国内重点企业的经营状况。最后,报告阐述了互联网+制造业的投资机遇及风险,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报告目录
第一章 2022-2024年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分析
1.1 中国互联网+制造业政策环境
1.1.1 中国制造2025
1.1.2 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
1.1.3 工业互联网工作计划
1.1.4 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
1.2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性
1.2.1 传统制造业市场地位
1.2.2 传统制造业发展挑战
1.2.3 工业4.0引领制造业变革
1.2.4 重塑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
1.2.5 新科技革命不断催生新技术
1.2.6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
1.3 2022-2024年中国互联网+制造业发展模式
1.3.1 基于资源效率提升的智能生产模式
1.3.2 基于协作效率提升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模式
1.3.3 基于消费效率提升的个性化定制模式
1.3.4 基于服务效率提升的服务型制造模式
1.4 2022-2024年中国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状况
1.4.1 行业发展特点
1.4.2 行业发展现状
1.4.3 产业深度融合
1.4.4 试点项目动态
1.4.5 行业发展机遇
1.5 2022-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态势
1.5.1 智能制造发展规模
1.5.2 智能制造企业规模
1.5.3 智能制造融资情况
1.5.4 试点项目布局情况
1.6 互联网+助推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变革
1.6.1 云制造
1.6.2 电子商务
1.6.3 众包模式
1.6.4 个性化定制
1.6.5 网络协同开发
第二章 2022-2024年中国互联网+制造业生产环节分析
2.1 国内智能工厂发展分析
2.1.1 智能工厂特点
2.1.2 企业布局分析
2.1.3 工厂建设要点
2.1.4 发展趋势展望
2.2 制造业云制造模式分析
2.2.1 云制造体系结构
2.2.2 云制造发展现状
2.2.3 云制造应用方向
2.2.4 云制造前景展望
2.3 制造业个性化定制模式分析
2.3.1 需求倒逼转型
2.3.2 政策支持分析
2.3.3 典型案例分析
2.3.4 市场前景展望
2.4 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及应用
2.4.1 产业链价值分析
2.4.2 市场规模分析
2.4.3 行业应用结构
2.4.4 行业产量情况
2.4.5 市场发展趋势